3.25美元等于多少欧元(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浏览文章3.25美元等于多少欧元,关于3.25美元等于多少欧元在本篇文章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文本目录

  • 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75%,欧元一年期利率3.25%,美元对欧元的即期汇率为1.08$/,则远期
  •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要大量借钱给美国和欧洲?
  • 金融危机问题?
  • 如何在ebay英文站上卖东西啊?
  •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 什么是金融危机
  • 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75%,欧元一年期利率3.25%,美元对欧元的即期汇率为1.08$/,则远期

    远期汇率=1

    08*(1+1

    75%)/(1+3

    25%)=1

    064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要大量借钱给美国和欧洲?

    世界经济的运转

    中美双引擎驱动世界经济

    当前,全球经济被分成三大阵营:即以英美、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富裕消费阵营,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阵营,以及澳洲、非洲、俄罗斯和拉丁美洲代表的原材料阵营。(谢国忠,2005)而三大阵营主要依靠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引擎带动。美国人和中国人都非常乐观。不论你给两者之中任何一方多少资金,它都会把它花掉。美国人倾向于消费——婴儿潮期间出生的美国人令人难以理解地热衷消费。中国倾向于投资——中国人一直比较贫穷,需要积累财富。美国凭借金融霸权地位,在国际金融领域创造了对美元资产的大量需求,美国吸引国际资本购买其国债,而外国投资者也不用担心美国的偿付能力。中国的银行系统则将出口行业的收入快速转化为投资,创造了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的动力。为保持社会稳定,中国需要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国有银行体系是中国政府部门将出口收入转移到投资领域以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工具。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引擎的马力在不断加大。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经济最大的变化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个决策使得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进入了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凭借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个亚洲产业链。即日本人负责设计,中国台湾人和韩国人负责投资制造和营销,大陆人负责生产,这就是所谓“微笑曲线”,中国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赚得最少,但是,中国大陆直接面对美国和西方列强的市场,它所遭受的指责、攻击和报复又是最多的。而获得大利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全都躲在后面。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已经获得了它应得的地位,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引擎,它正在和整个亚洲经济一同成长。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中国的内需也急剧膨胀,进口需求不断增加。80年代末,亚洲向美国出口及亚洲内部贸易分别占亚洲各国外贸总额的25%。但如今,亚洲内部贸易已占亚洲外贸总额的40%,对美出口则滑落到20%左右。在加工制造业中,亚洲国家对中国多有抱怨,觉得中国主导了劳动型密集工业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但是,在原材料、能源和食品农业贸易中,中国所需要的正是亚洲一些国家所盛产的。比如,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石油、木材产业主就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大量进口。中国从亚洲国家的进口让双边贸易额日益提高,中国购买了亚洲地区出口产品的15%左右。另外,中国已逐渐从双边贸易中的贡献者变成汲取者,吸收了亚洲各国的资源,使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在贸易和经济上越发依赖中国。

    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自于政府的减税措施。布什总统第二任期经济政策的核心仍是减税。减税增加消费者收入,可刺激消费开支增长。此外,布什还签署了新的公司减税法案,计划在今后10年内为美国公司和农场等减税1360亿美元,众多企业可从中受益。 其次,低利率将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刺激作用。虽然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已上调到了3.25%,市场估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中性”水平为5%至6%,目前的利率水平对个人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增长仍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

    美国贸易赤字上涨的原因部分归咎于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产生的重负都直接或间接由美国承担。高油价为石油输出国带来了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收入,大大刺激了消费,海湾地区铺张浪费的房地产项目就是例子。此外,美国保持的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金融资产的重新估价,如房地产、债券、股票价格的增值,由此带动了消费,引起贸易赤字,也刺激了“热钱”的增长。投机商手中“热钱”通过对冲基金、国际金融机构的授权交易人、以及那些寻找收益的私有银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美联储给全球经济注入了过量的货币。从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都是在按照“渐进主义”节奏加息,美联储惟恐加息太快而吓坏了投机者,造成全球经济萧条。美联储多次暗示会“缓慢而有节奏”地加息是鼓励投机商全面撤出。

    格老的泡沫游戏和中国的诸多题材奏效

    至于中国,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持续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加速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种趋势没有因为一些短期性因素而发生转变。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让外资以资本或技术参股甚至控股的形式实质性地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中国加入WTO已逾四年,银行、保险以及零售业等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跨国并购提供开放而有序的环境。从2005年起,中国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中国将在商业、运输、金融、旅游等9个部门和90多个分部门逐步实现承诺市场开放。2005年整体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到10.1%;工业品平均关税将下降至9.3%;汽车关税进一步降低,并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将对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取消所有信息技术产品配额;中国将允许外资在国内及国际基础电信服务业务设立合资企业,外资股比可达到25%。此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外资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重大举措。

    双引擎也面临各自的内在矛盾

    经济失衡问题是目前困扰全球各国经济首脑们的一个大问题。美国堆积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也在逐年增加。而东亚国家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债权。这二者并存,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届时,整个国际金融体系都将遭到冲击。GDP的快速增长却与金融状况恶化几乎是同步的。尽管美元疲弱,美国的贸易赤字仍增长了13.5%,占其GDP的比重也达到创纪录的5.2%。2001-2004年,中国固定投资翻了一番,埋下了产能过剩的种子,中国银行系统似乎总是免不了坏账的侵袭。

    中美双引擎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机制是:美国国债的信用度(因为财富储藏的最终工具是美国国债)和中国银行系统承担风险的意愿。这一增长模式的副产品是: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中国银行系统的坏账。只要全球投资者不担心美国的偿付能力,同时中国民众相信中国银行系统的偿付能力没有问题,当前的经济游戏就可以继续维持下去。但是,也要意识到这一增长模式存在两个主要限制条件:第一,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当自然资源出现短缺时,流动资金就将进入这一部门,导致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同时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第二,全球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上限。当美国的贸易赤字吓到投资者,必然导致美国资本成本的提高——长期利率上升,最终将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美联储是全球经济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其它央行只能通过增加和减少自身的外汇储备来影响其国内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数量。美联储则拥有无限制发行钞票的特权,它在提供大量流动资金的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埋下了定时炸弹。然而,格林斯潘先生已经习惯于延长泡沫的存续期并借此为美国经济谋取额外的好处。美联储政策过度刺激了资产市场——先后表现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刺激了美国的需求,结果美国出现巨额贸易赤字;中国则出现投资泡沫,后者还导致自然资源通货膨胀。

    美国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借来的资金和借来的时间”基础上的。所以,美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是否愿意继续通过购买美国资产(如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等)的方式借钱给美国人花。由于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和重要地位,美国的长期“双高”赤字并未给经济带来太大的麻烦,而且其大规模的进口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与其他国家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如果长期累积起来的风险在商品、市场和资金的某一条链条的断裂上释放出来,其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如果美国不进行重大政策调整,美国的财政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美国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必将会危害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人给世人的印象是多吃多占,那是因为它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实现的。但美国的贸易赤字也绝对不可能持续。对美国而言,它是世界上最灵活、调整最快的经济实体,其市场充满活力。对那些新加入世界经济的国家而言,能与美国做贸易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的经济灵活性比美国差得多,这就使美国承担了创造市场需求的任务。但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助长了美国的放纵,现在,美国的贸易赤字目前已达到每年600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美国的经济学家以及决策者感到害怕。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中,通货膨胀不再是主要问题,因为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需求会自动引发新兴经济体的供给。然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制造出资产泡沫,因为资产泡沫暂时消化了通货膨胀——多余的流动资金将在资产市场上找到了出路。比如,自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泡在过多的流动资金之中——如今全球经济就悬浮在流动资金的泡沫之上。2000年技术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避免经济衰退而降低利率,是导致流动资金泛滥的主因。

    当前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投资狂潮绝对不可能持久。中国已经被发达国家盯上了,中国被指责搞倾销的案例越来越多,四面受敌,加之人民币面临着主要国家政府施压以及国际游资预期升值的双重压力。相应的外汇占款过大严重束缚货币政策手脚,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开始抬头。中国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进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保持高位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将会增强。原材料价格上升将会增加生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的固定投资有可能超过今年GDP 的一半,而用以维持投资繁荣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价格飙升的房地产业。按照投机商们的猜测,当目前所有在建的房地产项目竣工时,按照中国各大城市时下的房价计算,房地产业的销售额将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售出的数量庞大的房子,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房地产业的市场需求。(谢国忠,2005)中国城市的居民们被最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吓坏了,很多人决定提前预算,提前买房,再过几年,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量将大幅缩水。

    吵吵囔囔的国际社会

    当国内问题无法解决时,指责别的国家有问题,而且强迫别的国家采取措施,企图借此掩盖本国经济金融问题,这是一些国家的常用的手法,美国在这方面尤其擅长,过去三年来,一些美国官员一直没有停止指责中国的固定汇率机制,认为中国的固定汇率机制当今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要使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在两年内减半,即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降至3%,亚洲货币的贸易加权平均汇率需升值18%,人民币将首当其冲。要消除全球失衡,亚洲货币需有更大幅度的升值(35%),包括英镑和欧元在内的非亚洲主要货币也需升值10%至20%。

    废除美元霸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办法是什么?十个人可能会给出十个答案。在美元霸权庇护之下所实现的“多吃多占”——由此创造出需求并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最终会遇到一个问题,美元崩溃。美元崩溃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也意味着由美国创造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这也许是终结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最好的办法。欧元曾经被市场人士看成是挑战美元霸权的货币,这没有什么错。但是,由于欧元所涉及的市场需求有限,以及欧元区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复杂,欧元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笔者认为,人民币到了出场的时候,只有人民币与欧元的联合,才能将美元霸权地位挑落马下。让它与欧元、人民币平起平坐,三种主要货币共同充当国际货币。

    问题在于,由于利益关系,也由于方便和习惯,美国不会自动退出美圆霸权的舞台,中国也极不愿意在它的金融体制健全之前把人民币匆忙推向国际金融大舞台。因此,双方继续把各自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于是,世界经济失衡现象愈来愈严重

    金融危机问题?

    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演共经历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编辑本段]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极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在ebay英文站上卖东西啊?

    需要一张国际信用卡(国内发行的双币卡也是可以的)。ebay卖东西是收费的,下面的资料可以帮助你搞清费用问题。

    ----

    卖家经营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盈利水平,或者他的市场竞争力。

    竞争日趋激烈,卖家日趋饱和,留给中国跨境eBayer的空间也越来越少。跟国内易趣(Tom易趣)用户不同,跨境卖家的经营成本不是可以无限压缩的。这里面要区分轻重缓急,不要盲目行动,否则把聪明用错了地方,偷鸡不成反失把米。

    从功利的角度,我自己把跨境eBay卖家的费用分成三类:“无法压缩的”、“根据情况来压缩的”和“通常可以压缩的”三类费用成本。下面一个一个来谈。

    第一类:无法压缩的成本(基本费用)。包括:

    (1)eBay商品登录费中的最低费用(Insertion Fee)。比如,在美国eBay登录一件0.99美元的商品,登录费就是0.20美元。除非由于平台的原因导致商品中途被删除,不然,哪怕是成交后取消交易,这部分费用也是不会被返还的。

    (2)eBay平台的成交费(Final Value Fee,FVF)。根据商品最终成交价格(Closing Price),eBay平台会收取不同的成交费。其中,竞拍商品/一口价商品跟店铺商品的成交费不同;各个国家的eBay平台成交费也不同。比如,美国eBay竞拍商品/一口价商品的成交费收取标准是:25美元的那部分收5.25%;25美元到1000美元的那部分收3.25%;1000美元以上的那部分收1.5%。

    (3)PayPal的交易费用。PayPa高级帐户或商业帐户l对每笔交易的收费,是根据用户的国籍、交易的区域(交易双方来自同一国家或跨境的不同地区)、卖家的每月交易量(此前30天的)来确定。提醒你,PayPal是针对收款的总额来计费,这里不但包括了商品的交易付费,也包括了其他条款性收费(比如运费、保险费等)。中国卖家用PayPal收取境外买家的付款,收费标准为:

    月交易量在3000美元以下的——每笔0.30美元+交易额的3.9%;

    月交易量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每笔0.30美元+交易额的3.4%;

    月交易量在10000美元到100000美元的——每笔0.30美元+交易额的3.2%;

    月交易量在100000美元以上的——每笔0.30美元+交易额的2.9%。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把这些基本费用控制在9%以下的都是成功的卖家。控制在8%以下的肯定是PowerSeller。控制在7%以下的,肯定是具有相当能量的Supper PowerSeller。

    之所以说这些成本是基本的、不可压缩的,因为这些成本反应了一个卖家的经营能级。你的销量达不到那个水平,就动脑筋压缩这部分费用,要么直接影响自己的销售;要么冒违规的风险导致帐户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通过取消交易的方式偷逃“成交费”,通常会遭到平台的警告。

    这里要说说PayPal个人帐户(Personal Account)的问题。有人在起步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尝试着用个人帐户收款,看似逃掉了PayPal的成交费用,但帐户是不稳定的,一旦被抓到违规的证据,个人帐户受限,解开的概率是很小的。因为:(1)PayPal的用户协议中,规定了个人帐户是不可用于商业交易的;用个人帐户为商业交易收款,本身已经违反了服务协议,被治罪是早晚的事——总有一天,帐户被限,让你一遍遍提交有关收款的详情资料,而且受理起来没有“服务”可言了,不收费就没有服务嘛,很正常;(2)按PayPal公布的限制,个人帐号每年最多可以收4次来自信用卡、借记卡的付款(非商业性付款),而且这4次给信用卡收款的标准是)0.30美元+5.40%,恶斩。(3)不接受信用卡,生意能做大吗?PayPal之所以有市场,就是这个平台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盲点:一般个人,无法享有传统意义上商户使用的信用卡收款服务。使用了PP,却丢掉他的根本特色,就不划算了。再说,拒收买家信用卡付款的后果,是麻烦多多,增加了自己跟客户解释的工作量,破坏了买家的体验,弄不好吃几个差评或投诉,就更是有苦说不出了。

    第二类,根据情况来压缩的成本(可变费用)。

    在平台销售费用中,有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承担一些可变费用。比如:

    (A)竞拍商品的底价设置费(Reserve Fee)。该费用的规则是一旦物品成交即可返还。设置底价后,卖家出于主动地位,同时会打击买家出价的积极性。为了刺激买家出价,同时也为了节省费用,往往是“设置底价”跟设置“最低起拍价”同时并用。这类费用比较适用于热门的、奇缺商品,即商品最终成交的可能性极大、只是用来防止被买家利用时差或竞标工具来拣“便宜”。如果是大众消费品,或底价设置过高,就等于白交费了。

    (B)商品登录时的橱窗展示费(Gallery Fee)。有几类商品最好使用橱窗展示,比如服装、饰品、收藏品等个性化商品;或可以显示外观冲击力的商品,或卖家想通过橱窗图片实现促销意图的商品。

    (C)商品预登录费(Scheled Listings Fee)。商品品种多、成交密度大、涉及(平台)地域广、人力资源短缺的卖家,最好不要省略这部分费用,别把自己累出一身毛病来。

    (D)平台工具费用。平均每天商品登录量在20~30件以上,那么“Turbo Lister(易趣助理)”就离不开了;如果平均每天成交的商品超过10件,建议还是使用“Selling Manager(易趣管家)”。否则,售后管理很吃力,无法保证服务跟踪,容易出错。

    在收款等资金流通环节中,有些费用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不要盲目跟风。

    国际PayPal的中国用户,目前可以取款的途径包括国内银行美元电汇、香港银行港币电汇、美国银行美元存入、银行支票美元递送等。其中,最经济(费用最低)的是支票取款——只要对资金的回笼周期不是很迫切,取支票兑支票也无妨。但是,在美元走软的今天,谁能担保60天以后的美元买入价不会损失哪?在银行电汇取款途径中,国内银行美元电汇是最实惠的;但如果取款金额小于800美元,就未必比香港银行电汇实惠了——800美元兑成港币入帐PP也收20美元,跟国内直接电汇的费用差不多;而且,如果自己的PP帐户里还有欧元、澳元、英镑等币种,兑成美元或港币都是损失2.5%,但国内电汇毕竟多20美元的电汇费。从PP向美国银行帐户取款,看似免费,但取到美国的帐户里,中国用户还有一个再电汇国内的费用问题——除非你同时兼营进口采购业务,把离岸帐户里的外汇就地消化一部分。

    在国家出台个人外汇年度结汇限额政策后,许多跨境卖家忧心忡忡。有的甚至盲目行动,开离岸帐户,甚至有的打听办离岸公司的事。要知道,境外的银行帐号都是需要服务付费的。如果你一年的收汇、结汇总额不会突破5万美元,就没必要参合这些事。另外,如果你的经营行为本来就是公司的行为,对外贸结汇单证有丰富的整理经验,应付银行的那些报表绰绰有余,就不妨去到银行开一个企业外汇帐户,按照机构结算帐户去走——这样当然会有一个企业营业税收的问题,但如果你的纳税是包税制,或增值税,营业收入的规模多少跟你的纳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是小企业纳税制,对营业收入一律征收营业税,那么,此时备案的结算帐号的收款肯定属于营业收入、只好照章纳税了。

    作为境内居民个人,有没有外汇分拆入帐的可能性哪(当然这是国家不提倡的)?当然有,但是操作的可能性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A)国内银行电汇——电汇时,银行帐户姓名被锁定为PP帐户的注册姓名,分拆入帐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你更改PayPal帐户的注册姓名、信用卡、银行帐户,手续太繁琐。到了下个年度再重新改一遍?你把PP折腾烦了,当心他也来折腾你,哈哈。

    (B)香港银行电汇——电汇时,银行帐户的姓氏(Last Name)被锁定,理论上可以给同姓的亲朋好友电汇。但是,一样麻烦,你给这些人都办通行证、都开香港帐户,也够繁琐的。

    (C)美国银行帐户——再通过网银给国内任何银行帐户电汇,是可以分拆入帐的。比如,ETRADE之类的准银行帐户。VM帐户更绝,本来VM帐户只能给美国本土的银行电汇,但他们专门开发了一个对中国用户服务的VM出纳员网站(VMCashier.com),直接RMB国内入帐,拆也不用拆了。目前VMCashier的RMB入帐收费是1.9%~2.9%。接下来,我听说VMCashier还要推出一种美元对美元(国内美元入帐)的转帐服务,收费只有1.5%。这样,你VM上的美元,可以电汇到任何国内的银行帐户了。

    说到外汇拆帐,也仅仅适用于结汇超过5万美元但不超过10万~20万美元的个人卖家。试想,如果你拆的是50~100万美元,把亲朋好友的存折、身份证都捏在你手里,每天东奔西窜跑银行,那种日子连黄牛都不愿意过啊。

    在跨境的物流环节中,有些费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压缩。

    物流商对于快件包裹,一般会提供协议性的折扣价。同样,邮政的“航空小包”也可以粘贴7折的邮票来代替全额的邮资。这都是大家都在用的。但是,如果一个快递公司来说:从我这里走货吧,我这里的航空小包打6折,省得你每天玩浆糊了。——这时,你要仔细评估这家公司的服务再决定,而不要单独看他的保价。因为,你自己到邮局去,等于你跟邮局之间建立了服务合约;你经过第三方转,你成委托方,对于邮局跟快递公司的合约没有控制权。人家把你的“寄件人地址”盖上他们的来出货,一切后果就掌握在人家手中了。一旦包裹灭失,想查询个真实原因都很难。据行业内部人士说,有的快递公司私自代客处置被海关退回的包裹,并非全部交还到客户手中。但愿这只是一个传言。

    是否足额申报保险费,也是一个技巧问题。我的做法是,1%~2%的跨境物流保险费,我肯定要向买家收取(或与运费合并计收);但对于一般物品我从不申报保险。我的想法是,保险费我自己拿,东西丢了我自己来陪,保险公司是我,我就是保险公司;如果保险公司是一个盈利的行业,我为何不会盈利?大体原则没错的,具体操作也要看情况。EMS之类的快件我一般不保;水陆路或航空水陆路(SAL)之类的经济包裹我一般都保(时间长、环节多,包裹灭失的概率很大)。航空小包,低于300元的我不保,因为即便是空的小包丢了,邮局起码陪260元外加运费。此外,去美国、加拿大、UK的包裹我不太保,去意大利、法国的我总是保险。诸如此类的做法,每个人几年做下来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第三类,通常可以压缩的费用成本。

    以下几类费用,我是不太会交的:

    (A)eBay的图片推荐费。大卖家最好租用一个稳定、专业、速率高的图片空间,如Yahoo旗下的Flickr.com。把自己的商业图片按目录放好。在商品描述中,自己用HTML语言编写页面,图片想放多少都可以。跟eBay提供的图片展示推荐相比,你一天节省的费用就可以抵消一个月的空间租用费了。

    说到图片空间的问题,我觉得eBay的图片空间服务不好。也不单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它的图片空间跟ID、店铺捆绑太深。如果你的ID受限、或eBay店铺关了,哪里去找?

    (B)港币取款导致的2.5%的币种兑换费。我的PP帐户中添加了招商银行的两地一卡通,但一般不去用它,就是因为它只能以港币入帐。以美元取款,无论到国内或美银帐号,我只要支付美元之外的其他币种的2.5%兑换费;但是,如果港币取款,几乎所有的币种余额都要被收2.5%的兑换费。

    (C)国际长途电话费。用Skype比IP电话卡还要节省。如果需要你传真,最好老老实实地用直拨方式发——虽然也有第三方的图文工具,但因为第三方工具被关联的先例也很多。

    (D)本人PP帐户之间的周转费用。你可以同时持有一个PP私人帐户和高级帐户。这个月Personal的款子需要取出来,正好高级帐户里也有余额要取,不如把高级帐户里的转到私人帐户里一起取出;下个月高级帐户要取款,私人帐户里有多出一点零头,要不要一起取哪?高级帐户收款不是有费用吗?我有时就在私人帐户上,找出60天内的从高级帐户划帐的那笔收款,采取Refund或部分Refund的方式,再把私人帐户里的钱搬到高级帐户上。——当然,这种事不能经常干,而且须在帐号良好的情况下操作。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包括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1973—1975年石油危机、 1987年美国股灾、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经济、挽救国家。

    (一)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美国经济“大萧条”起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盘,10月29日被抛售的股票就达1638万股,当月美国股市市值便有260亿美元化为乌有,损失比“二战”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多5倍。3年间,美国股市暴跌85%,失业率高企,平均为18.8%。期间,美国GDP呈下降趋势,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间下降了24%。消费价格指数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对经济大萧条,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后,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罗斯福的新政从整顿金融入手,加强金融立法。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罗斯福政府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救济工作。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机

    在美国,石油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业生产下降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23.6%,企业设备投资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业和银行倒闭均创下“二战”后的历史纪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万;道琼斯指数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达41.9%。与危机相伴的则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1%。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国内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国际上,美国倡议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三)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指出下跌508点,跌幅为22.6%,当日全国损失5000亿美元。这一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损失5600亿美元,是1929年“大萧条”时跌去市值总额的两倍。

    美国政府为抵抗“泡沫”崩溃的洪流,刺激经济增长,一是开始实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扩张财政政策,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刺激经济增长。二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

    (四) 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指出不断下滑,网络“泡沫”危机全面爆发。当年9月21日,纳指迅速跌至1088点,创下3年来的最低纪录,与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高峰相比,跌幅高达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网络公司宣告倒闭,造成近万余人失业。就像倾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从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业的危机很快波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业和运营业。许多通信企业股票下跌,盈利状况恶化,纷纷宣布裁员,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为重灾区。

    为了避免网络“泡沫”危机拖累美国经济,美财政当局和美联储当时采取了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制造业、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很快重新带起经济这匹“马车”。所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并未受到太大冲击,振荡下跌之后较快恢复了生机,2003年年初开始触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复到之前的繁荣。

    (五)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标志着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开始。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4月24日,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由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全面爆发。截至2008年年初,美国次贷市场规模大约8500亿美元。

    针对次贷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联储2008年初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二是采取降息政策;三是采取两项新的增加流动性措施,即定期招标工具,并决定开始一系列定期回购交;四是美联储联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租金,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五是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企业偿债能力、金融机构倒闭指数等金融指标,全部或大部分出现恶化,致使正常的投融资活动无法继续的情况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14 USD
    5 CNY0.69 USD
    10 CNY1.37 USD
    25 CNY3.43 USD
    50 CNY6.86 USD
    100 CNY13.72 USD
    500 CNY68.58 USD
    1000 CNY137.16 USD
    5000 CNY685.79 USD
    10000 CNY1371.58 USD
    50000 CNY6857.88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7.29 CNY
    5 USD36.45 CNY
    10 USD72.91 CNY
    25 USD182.27 CNY
    50 USD364.54 CNY
    100 USD729.09 CNY
    500 USD3645.44 CNY
    1000 USD7290.88 CNY
    5000 USD36454.40 CNY
    10000 USD72908.79 CNY
    50000 USD364543.96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阿富汗尼阿富汗尼9.341 AFN
    荷兰盾荷兰盾0.246 ANG
    AOAAOA128.027 AOA
    阿根廷比索阿根廷比索138.792 ARS
    澳元澳元0.212 AUD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ohul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17174号-178 Mail: 2235942327@qq.com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